【时间】铁道杂谈谈谈铁路的博物与展览
自本专栏的新尝试欢迎加入我们的知乎圈子,希望能创设更即时多元的讨论氛围。同时,本专栏始终欢迎稿。交通美学研究所 知乎
以上广告。
铁路主题的博物馆和铁路相关的会展活动年发展迅猛,这也是许多长期关注铁路的车迷们的识。这些展览我已去过一些,今天上午刚刚看完在唐山举办的第一届铁路文化收藏博览会,本文谈谈我对这类展览的理解和体会。
按展览时间分,有固定陈列的博物馆和临时举行的展会两种类型。通常,前者以铁道博物馆为代表,更侧重对铁路历史记忆的收集;后者以轨交展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为代表,比起普通参观者更面向企业用户。这些展会上见到最多的是机车和动车组模型,似乎目前动车组模型有成为各种际商展会上必需品的趋势。配件商主机厂和科研机构是这类展会的参展方和主要受众。现在,一些铁路历史文化主题也开始举办临时展会,比如11月16日到12月16日的铁路文化收藏展上个月在铁科的老钢轨展等。
内主要的铁路博物馆,在藏品方面都有十分拿得出手的重量级实物,有些是实车,有些是其建筑物,有些独具地方特色。
铁道博物馆郊,沈阳苏家屯博物馆,这两家都有数量庞大的实车保存,铁博西郊馆的车型覆盖最广。两家均藏有不少孤品机车和车辆。
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铁道博物馆青龙桥胶济铁路博物馆横道河子铁路博物馆 这几家,其博物馆建筑物本身就是铁路遗存的瑰宝。前三者均是早期火车站的原始建筑物,横道河子为蒸汽机车扇形车库。上海铁路博物馆也可以勉强加入,虽然原建筑已不复存,但在原址上建旧如旧。
云南铁路博物馆 具有独特的窄轨风情,以滇越铁路个碧石铁路的米轨寸轨机车车辆为特色藏品。生于20世纪初的胶轮的米其林动车为大江南北车迷所耳熟能详。铁路博物馆嘉阳是活的博物馆,这里一度是唯一一个可以体验米轨蒸汽机车牵引的客车的地方。铁路源头博物馆 具有特殊意义,位于第一条准轨铁路第一台自机车的诞生地,而这条铁路现在还在服着至今未停的开滦煤矿。
我认为,一个理想的展览,参观者应该先对展品感到惊奇,然后在展方的技术手段帮助下恍然大悟。铁路类展览天然应该做到如此因为这是一个与观众息息相关又实际非常陌生的领域。一旦让观众理解了这些展品在铁路系统运作的作用,这种效果极易达到。
今天上午刚看过的铁路文化收藏博览会,满分10分,展品我打8分,布展水只能得3分,总体不及格事实上,糟糕的布展水还影响了参观者对展品价值和意义的理解。问题主要出在以下几点陈列总一层,以回字形布置,分割为内外两个展厅,环绕在外圈的展厅甚至会让人迷路。展方没有给一个明确的参观方向后发现,无序的藏品布置毫无设置参观方向的必要。陈列分类有问题。展方以送展人分类,使铁路文化藏品展变成了收藏大佬的个人秀场,且严重影响对展品意义的理解。很多送展人的展品类型是重复的,比如硬卡车票。参观者无法看到一个车票按时间顺序的演变流程,也无法一次性了解什么是常备票什么是代用票,以及与售票客运有关的日期机运价表等展品。它们本应有序地排列在一起。不过也不排除有避免混淆收藏品的考虑,大部分展品比较,总计万余件,有九十多送展者。硬卧票硬卧证硬卧乘车证卧具票,这几种看起类似的西没有做更多说明。许多硬卡车票因为时代久远且格式对现代人陌生,票面难以识读,也没有相应解释。展品说明混乱,应为送展者自行提供。正如前文所说,一个好的展览显然不能只让展方自嗨,而应该让参观者接触并理解展品。展品的说明和讲解是联系展品和参观者的桥梁,尤其是铁路属于大部分参观者陌生的领域。展品说明往往只有了了几行字,写出了名称名称还不统一,缺少对其当时作用和发展历史的介绍。一个非专业参观者,显然无法从路牌与路牌圈这几个字获得什么有效信息。一这件西更通常的名字是路签,二这里没有任何解释什么是路签?为什么有这个大铁圈?大铁圈挂在机车哪里?这种操作是目的是干什么?路签闭塞法被什么样的闭塞方法取代?最后一点属于我的个人见解。我认为目前民间的铁路收藏活动,对藏品的理解停留于老稀罕和有纪念意义的表面,对藏品本身缺乏深入理解。一些仪式性的收藏品,诸如奖章纪念币占据了很大比重;而一些具有史料价值的藏品,诸如民时期的铁道公报铁道年鉴等几种藏品,物件被看得比内容更重要,这应该是片面的。
除了对于收藏展的几点意见,目前内铁路展览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同质化。这里的同质化主要指非博物馆的铁路陈列,最简单的例子是大江南北城市街心公园的静态展示上游蒸汽机车。一些铁路博物馆也在醒目位置展出上游蒸汽机车。这些静态展示批量复制永远遵循收购搬运刷漆生锈的流程,远不如一台可以登上的机车或者乘坐运用的机车牵引的旅游车给参观者带的印象更深刻。所幸,一些地方已经有了这样的意识,窄轨蒸汽机车旅游线路一年内已诞生两条黑龙江桦南河南豫见,嘉阳不再是孤例。
铁路文化在内仍是并且长期会是一种众文化,铁路博物馆也和其他专门博物馆一样,参观者相对较少。这些博物馆在发展存在一对矛盾继续精专和面向大众。显然,这些博物馆正经历着一个从前者向后者转变的过程许多过去的内部展馆陆续对公众开放。通常认为内向型的博物馆强调保管水和对藏品的研究,而外向型博物馆力求让参观者接藏品并理解其意义,这两者并不对立。大部分博物馆在这两者之间摇摆不定,只有少数博物馆能够兼顾。安顺,2002
拥有实车展览的博物馆往往走一条外向的路子,大量实车给参观者带震撼。遗憾的是,这些博物馆往往对藏品修缮不精,允许登乘的机车极少,陈列方式也通常仅仅是连成一串。空地较大,往往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展出物件的博物馆似乎该是内向型的,然而目前可见的博物馆对其自身藏品的研究成果是不多的,这有些矛盾。
在这一方面,我认为胶济铁路博物馆属于内领先者,甚至可以作为其他领域博物馆的学模板。馆内的多媒体互动设备很多,参观者可以和展品亲密接触木制休息椅就是自各个车站的老物。再次推荐胶济铁路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第一,里面有非常严谨的对胶济铁路及展品的考证和介绍。第二,这座博物馆真的做到了你想不到的事情,我觉得属于营销鬼才联合书店做读书空间,办滚滚市集游园活动,在博物馆广场搞交响音乐会,出租会议室搞年会 连美工都有很高水准。可以说,这座博物馆在展品上不一定有内其他铁路博物馆那么强,但展览和运营水远超同行,做到了精专和大众的统一。甚至这座博物馆有可能有一定获利,真正让博物馆成为独立博物馆。在博物馆办音乐会和在博物馆搞研究从不是天然冲突的事情。
总结我的观点优秀展品的堆砌不等同于优秀的展览。
铁路展览要做得出色,第一是好好研究展品,做好布展和介绍,第二是学胶济铁路博物馆,把众文化做到大众喜欢。这两件事不冲突,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好展。